English

●新视点要培养大学生的学术个性和创造性

1998-05-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国以往的高等教育模式一般不太注重把学生当作教育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而只是将其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忽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行政管理学院副教授石亚军积在本校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实践的五年之功,针对上述弊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反映在他所创作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高等文科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一书中。

石亚军认为,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使课程设置富有弹性和灵活性。唯有如此,才能为被培养对象的特点和潜在的可塑性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去发展,藉以培养学生学术上的个性和创造性。

与此同时,教师要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内涵的同时,改变自己以往单纯作为知识灌输者的作法,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灵活的、教与学互动的措施,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应摒弃“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案讲到底”的传统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手段、网络资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发本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建立本专业的模拟环境。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

石亚军先生在书中还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处于社会转轨、文化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具有国际竞争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能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能自主处理突发事件,这些能力都需要在专业知识基础之外,通过人文社科知识获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